你應該聽過很多長輩說台灣年輕人沒有國際觀,只想在台灣玩玩就好,但我思考的一下下國際觀會影響到每個人去擴展他的事業嗎?我保持懷疑的態度,甚麼是國際觀呢?

大前研一給了國際觀一個清楚的定義: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

紳士宅男(少女心)整理出「國際觀」的意思大概如下:「有能力分析並關懷世界不同地區的視野。」(為了證明我的國際觀,我不能免俗的要放上原文解釋: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s the process of opinion and viewpoint that incorporates analysis and concern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事情產生觀點的能力。」
「對國際事物有興趣、對國際文化有敏感度、掌握國際局勢、了解國際緊密結合的現象(例如歐債危機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最終找出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擁有專業知識、掌握世界脈動、具有國際關懷、展現人文素養。

但你看完這些總結跟定義之後,我很好奇這些關係與擴展他的事業有甚麼關係,從以上來說國際觀在經濟學的角度是可以了解你的目標市場的背景資訊,而降低資訊不對稱的風險,但降低風險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想要去投資降低一點點風險的高風險投資。亦即當有了一定程度的國際觀,他只代表你可以分析一定程度的事情,而非是你成功創業的要件,所以那些長輩似乎又誤導你一次了。

很久以前郭董(郭台銘)說台灣有很多年輕人,以開咖啡廳為滿足,這樣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議。也說現在台灣年輕人為何都沒有雄心壯志想打敗三星,想成為另一個郭台銘、另一個林百里或施崇棠?但就一般面來說我們看到這些長輩生長的時代在一個相對空白的區域,現在要做一個NB廠要花個數百億不說,還沒有多少利潤,假使要學各國現在流行的做出品牌由別人代工,那有個前提是該市場必須有政府保護幼苗才行吧?你有看到我們政府有做這些事情嗎?不是不想做,而是時序不符合吧?現在假使你沒有像聖文一樣的老爸,你還是乖乖的做軟體部分還比較有可能成功,偏偏軟體卻沒有辦法像硬體一樣可以在近期吸收很多勞力,更別談以後都用機器人了,所以郭董只是又當一回世代戰爭的代表人而已!!

不過就算想開咖啡廳只要你能夠像星巴克一樣,開到全球不也是沒有問題嗎?為什麼就一定要限制在製造業呢?這其實牽扯到的是你的格局,而非國際觀,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業在進入另一國時,並沒有能夠一下子就適應當地情況,通常都會經過一兩年的虧損狀況,也就是國際觀只會讓你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連結與市場,他不代表你了解這個國家的市場中社會背景的因素,就拿我之前寫的在台灣中元普渡是一個超大的購買節日,然而號稱同文同種的中國人並沒有中元普渡這個節日,反而在所謂的光棍節(1111),卻是被中國人為的創造了一個網路消費大日。

我不認為國際觀不重要,但我認為這些長輩有時候常常說出一些奇怪的話,重點在格局不在所謂的國際觀,有了國際觀很不錯,但沒有那個格局,他只會成為學者或是一個投資國際的投資人,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創立國際企業的創業者,而有格局的人,是需要性格培養的,不是像我們教出一些用填鴉式教育而侷限著的人,要創造出一個有更多的創業者的國家,還需要有一個可以創業的環境(空白或者有一定必要資源)和合適的法律(破產法的審核相對寬鬆),這些沒有,哪個年輕人可能創業,別忘了創業是一種超高風險的行為,百不存一。

不過這次我寫的超爽的,因為一大半都用copy的,難怪別人的論文這麼好寫!!

arrow
arrow

    逆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