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不是一篇要你投給誰的宣傳文章,我個人的背景很複雜,有個忠實的國民黨黨員阿公,又有一個農會職員的父親,還有一個尊稱李先生為李桑的弟弟,而我則是讀經濟學有點入了魔的白癡,因此我幾乎很少去投票!然而我最近重新分析一遍之後,發現我又少算一樣東西了,那就是我沒有從政客們的角度去想想看!!

一開始我不去投票的原因在於雖然每一票都會算進去,但當你沒投到當選的人你的票幾乎就白費了,而且在眾多的人當中你的一票很難當決定性的一票,因為會僅差一票的選舉大部分會再重新驗票,不太可能差一票而當選的,也就是說在開票之後,票票是不等值的,只有投到當選的人才有價值。也因此投票要花很多麻煩的成本,像是要排隊投票,還會遇到很多你只熟面孔的人跟你打招呼,而你卻根本忘記他存在的尷尬場面…,至少記憶力低落的我常常發生這種事情。

然而就算真的忽略投票的成本,只看選票上一張張感覺起來就很糟糕的候選人們,就感覺沒有一個是好的人選時,投票根本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綜合以上的想法,我只能說不去投票應當是我的最佳策略吧!!

但我最近開始重新思考了這一件事情,那是從看到一些老年人的年金,以及老農津貼,我有個疑問是,未何政客們都補助老人而非年輕人呢?明明年輕人都大多只有領22k,而老人有著未破產的那些保險基金(勞、農、軍公教),而且大部分有存款的都是中老年人而非我們阿?

直到我看到了大前研一的後五十歲的選擇才發現,裡面大概是述說25歲的年輕人大約25%的人去投票,而65歲的人則是65%以上的人去投票,依據公共選擇理論,政客們當然會去討好老人,而非只有一點點票數的年輕人阿!!意即假使把政客當成商人,把人民當成購買者的話,政客會先從市場較大的中老年市場來做努力,在這個市場投入(政策討好)與獲得的效益(選票)遠比在年輕市場來的多。(根據TVBS民調中心97年3月24日「2008總統大選選後2天民調」,近三分之一(32%)首次有投 票 權 的 2 0 - 2 9 歲 年 輕 選 民 沒 去 投 票 , 是 所 有 年齡層中投票率最低的族群,將近八成(78%)30-39歲選民有去投票,而近九成40歲以上選民有參與投票)

或許我們的22K是因為我們的不投票所產生的,原因是老闆們可以好好的政治獻金給政客,而我們自己放棄自己的籌碼(選票),而兩相權衡政客們會因為這些遊說團體而犧牲我們這些較大的集體,因為他們比較有組織,也知道要做甚麼,如同最近的人力外包的法案當中,他將人力外包的固定比例調到無限制,我們可以想見公司將會大量外包,而且上司將問你一句話:「你的工作如果不想做,我可以外包,而且薪水付的比你少,你有什麼可以不能外包的工作嗎? 」,而剛好大部分可以外包的工作幾乎都是年青菜鳥的工作,不能外包的工作只有RD部門以及重要機密或決策部門,那麼年輕人們可以捫心自問,你的工作會不會被外包呢?

那麼該如何改變這些事情呢?我的想法是投廢票,這並不是說讓廢票率提高會讓政客做的好,而是你投廢票時年輕人的投票率會上升,這將會出現一個可怕的情形,政客們開始有討好年輕人的誘因(至少可以利己),然而卻不能確定廢票到的是誰投的,此時雖然不能改變他們會把經濟搞好,但至少他們會有一個效用曲線是中間凸出的,而所有市場的共同喜歡的政策---把經濟搞好將會成為最多選票的利基點(前提是該政客有這個能力)!

效用曲線  

當然不是叫你不投你喜歡的人!重點是請把年輕人的投票率拉高!!

arrow
arrow

    逆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